9月8日,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完成一例超聲骨刀機器人全程輔助胸椎黃韌帶骨化灶切除術。該手術由田偉院士脊柱外科團隊的袁強主任醫師小組操作,開創了“刻取”式(carving-out)機器人輔助脊柱外科新術式,為全球首例。
手術患者為一名49歲女性,因半年內雙下肢麻木及行走乏力來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就診。經檢查,該患者被診斷為胸椎黃韌帶骨化癥。
胸椎黃韌帶骨化癥是常見的嚴重脊柱疾病,對于有明顯癥狀的患者,進行椎管后壁及骨化灶切除,解除脊髓壓迫是唯一療效確切的治療手段。常規開放手術是使用揭蓋法將椎板切開,徒手應用骨鑿、咬骨鉗和磨鉆等工具進行手術。這對醫生經驗和手感有極大的考驗,長時間的操作也可能造成手腕疲勞從而導致器械抖動,因而常規開放手術有較高的硬膜或脊髓損傷風險,且術后恢復時間較長。
為盡量減少術中對脊髓的干擾與刺激,使患者最大獲益,袁強小組討論決定,采用新一代的集成超聲骨刀的手術機器人系統來“刻取”黃韌帶骨化灶骨塊。
超聲骨刀手術機器人系統是由田偉院士提出的研發方案,由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璣實驗室聯合研制,基于力與光學實時追蹤的“主動約束”交互控制策略,醫生在術中可輕松實現與機械臂在“約束平面”下的柔順和高效的人機協同切骨過程。
機器人的精度和超聲骨刀“吃硬不吃軟”優勢聯合,保證了精準和安全的切割和深度控制。此外,該超聲骨刀機器人系統基于術前CT規劃進行個性化的黃韌帶骨化灶切除規劃,自動提取骨化灶和特征骨性結構,并可實現特定幾何形狀的約束邊界定義。
術后,對于這臺全球首例機器人輔助脊柱外科骨切割手術,袁強評價:超聲骨刀手術機器人的切割范圍和深度完全實時圖像引導,它獨特的力-光學實時跟蹤的主動約束策略增強了切骨操作的柔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統的精度在亞毫米以內,相信除了胸椎黃韌帶骨化,它在脊柱畸形等其他領域亦有發揮空間。